什么是追求真理(三)上集

现在,尽本分的人都是越来越忙,就感觉时间过得太快、时间不够用,这是怎么回事呢?其实就是因为人明白真理了,能看透许多事了,自己的责任心越来越大,尽本分越来越求真,工作越作越细,就觉得该尽的本分越来越多,所以尽本分就越来越忙了。另外,多数尽本分的人每天除了尽本分,还得读神的话、交通真理,反省自己,临到问题还得寻求真理解决,还得学习一些业务知识,总觉得时间不够用,每一天过得太快了,晚上琢磨琢磨一天都做什么了,好像没做什么有价值的事,成果不大,就感觉自己身量太小、缺少太多,巴不得身量快快长大。有些人就说,“这工作什么时候能忙完啊?什么时候能静下心来好好读读神的话,好好装备真理?一个礼拜一两次聚会得的太有限了,应该多聚会、多听道,这才能明白真理。”就这样等着、盼着,三年、五年一眨眼过去了,都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。有的人信十多年了也谈不出多少经历见证,心里就着急,很怕自己被撇弃,就想赶紧多装备点真理,因此感觉时间紧迫,有许多人都是这种想法。凡是尽本分有负担的人、追求真理的人都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,那些不喜爱真理的人、贪图安逸享受的人,他们就不觉得时间过得快,有的人甚至发怨言说,“神的日子什么时候来到啊?总说工作接近尾声了,为什么现在还不结束啊?什么时候神的工作能扩展到全宇啊?”说这种话的人就感觉时间过得太慢了,他们心里对真理不感兴趣,总想回世界过自己的小日子,这和追求真理的人是两种明显不同的情形。追求真理的人不管尽本分怎么忙,临到问题就能寻求真理解决,听完讲道有不透亮的地方还能寻求交通,每天都能静下心来反省自己的表现,再揣摩揣摩神的话、看看经历见证视频,就有一些收获,不管尽本分怎么忙,根本没影响生命长进,没耽误生命进入,喜爱真理的人自然就会这样实行。不喜爱真理的人不管尽本分忙不忙,不管临到什么问题,他也不寻求真理,也不愿意安静在神面前反省自己、认识自己,所以不管尽本分是忙是闲,他都不会追求真理的。其实,人如果有追求真理的心,对真理有渴慕,对自己的生命进入、性情变化有负担,不管工作怎么忙,他也会在心里亲近神、祷告神,肯定会得着一些圣灵的开启与亮光的,生命会得到不断长进;如果人不喜爱真理,对自己的生命进入、对性情变化没有任何的负担或者不感兴趣,那就不可能有收获了。反省自己有什么败坏流露是随时随地的事。比如,尽本分的时候流露败坏了,心里就得向神祷告,反省自己、认识败坏性情,寻求真理解决,这是心里的事,不影响手里的活儿,这容不容易做到?这就看你是不是追求真理的人了。不喜爱真理的人对生命长进的事不感兴趣,他心里不考虑这些事,只有追求真理的人才愿意往生命长进上用心,才能常常揣摩现实存在的问题,揣摩怎样寻求真理解决问题。其实,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。如果在尽本分中一直注重寻求真理解决问题,这样实行几年就能解决不少问题,那尽本分就肯定达到合格了,这样的人败坏流露也少多了,尽本分也有了许多真实的经历,就能为神作见证了。那这样的人从开始尽本分到能为神作见证是怎么经历过来的?就是靠寻求真理解决问题经历过来的。所以说,追求真理的人不管尽本分怎么忙,他都会寻求真理解决问题,都会达到按原则尽本分,也能够实行真理顺服神,这就是生命进入的过程,也是进入真理实际的过程。有些人总说尽本分忙,没时间追求真理,这话就不成立了。追求真理的人不管作什么工作,只要他发现问题就能寻求真理解决,就能达到明白真理、得着真理,这是绝对的。有许多人总以为天天聚会才能明白真理,这就大错特错了。明白真理不是只靠聚会、听道就能明白的,还得实行、经历神的话,还得有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,关键得会寻求真理。不喜爱真理的人无论临到什么问题也不会寻求真理;喜爱真理的人无论尽本分怎么忙,临到问题也会寻求真理。所以肯定地说,那些总抱怨尽本分太忙没时间聚会,因此耽误追求真理的人,都不是真喜爱真理的人,都是领受谬妄、不通灵的人。他们读神的话或者听讲道为什么不能在尽本分中实行、运用?为什么不能把神的话运用到现实生活中?这就足以证明他们不喜爱真理,所以在尽本分中不管临到什么难处从来不寻求真理、实行真理。可见,这些人都是效力者。有些人也想追求真理,但素质太差,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安排不好,如果有两三件事就不知道先办哪件事、后办哪件事,如果临到两三个问题就不知道怎么解决了,就蒙头转向了,这样的人能不能够上真理呢?能不能达到寻求真理解决问题呢?恐怕达不到,因为素质太差了。有许多人都愿意追求真理,结果信神十年二十年谈不出一点儿经历见证,一点儿真理都没得着,主要原因就是素质太差。人是否追求真理不在乎尽本分忙不忙、有没有时间,就看人的心喜不喜爱真理。其实,每个人的时间都那么多,只是个人用的地方不一样。凡是说没时间追求真理的人可能都把时间用在肉体享受上了,或者尽忙外面的事务了,没有用在寻求真理解决问题上。不务正业的人就是这样,这就耽误生命长进的大事了。

前两次聚会交通了“什么是追求真理”这个话题,也交通了这个话题涉及的一些具体内容。先来回顾一下上次聚会的内容。上次对“什么是追求真理”下了准确的定义,然后对涉及什么是追求真理的一些具体问题、人的一些具体表现又作了一些交通。上次聚会交通的最后一项内容是什么?(神提出了一个问题:既然人所认为的好的、对的东西不是真理,人为什么还能把这些东西当成是真理来追求?)既然人所认为的这些好的、对的东西不是真理,人为什么还能把它当作真理来持守,还以为自己是在追求真理,上次针对这个问题交通了三点。第一点,人所追求的这些东西不是真理,为什么人还能把它当成真理来实行?因为人所认为对的、好的东西在人看就是真理,所以人就把人认为好的东西、对的东西都当成真理来追求了。这是不是说清楚了?(是。)那这个问题的准确回答是什么?人都把人认为对的东西、好的东西当成真理来持守,还认为这是在追求真理。这是不是完整回答?(是。)第二点,为什么把人看为好的、对的东西当作真理来持守,还认为自己是在追求真理?可以这样回答:因为人有得福的欲望,人带着欲望与野心追求这些人认为对的、好的东西就认为这是实行真理、追求真理,这实质上就是在与神搞交易。第三点,一个人具备了正常的良心理智,他在不明白真理的情况下就会本能地选择凭良心理智行事,就能遵守一些规条、法则、规律等等。可以说,人会本能地把良心里认为属于正面的、积极的、合乎人性的东西当成真理来持守,这都是在人的良心理智的范围里能够达到的。有许多人能在神家正常地出力,也都是因为人具备了正常的良心理智就甘愿在神家效力,甘愿顺服神家的安排,为了得到福气还能受苦,付上任何代价,所以人就把这些在良心理智范围里能达到的也当成是实行真理、追求真理了。回答这个问题主要就是这三点内容。上次咱们大略地交通了一下这三项内容,今天把这三项内容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再进行具体的、详细的交通,解剖一下每一项内容所涉及到的问题,以及每一项内容与追求真理之间的区别或它们之间的冲突,以便让人更准确地知道什么是追求真理、到底怎么实行是追求真理,这样对于人在现实生活中达到准确地实行真理、追求真理会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。

先来交通第一项内容。第一项内容简单地说就是针对人观念中认为对的、好的东西来交通。为什么要针对这项内容来交通呢?这项内容所涉及到的问题有哪些?你们先仔细想想。如果这项内容不在聚会的时候正式交通,不作具体的交通,凭你们自己揣摩或者花时间去经历、去认识,能不能认识准确?能不能知道这项内容涉及哪些真理?能不能揣摩出来?(不能。)现在先从字面上揣摩一下“人观念中认为的对的、好的东西”这句话,看看你们能认识到哪儿。首先,这句话里要交通的重点内容针对的是什么?你们看不出来吗?这句话很抽象吗?这里有奥秘吗?(针对人里面的观念想象。)这是笼统的说法,你举个例子。(在人的观念中认为,只要能撇弃花费、受苦付代价就能得到神的称许。还有一些传统文化,比如孝顺父母、相夫教子,人也会把这些当成好的东西。)说对了一些。你们有没有抓住重点?这里面哪几方面是涉及这个话题的?(撇弃花费、受苦付代价。)(孝顺父母、相夫教子。)对,还有没有?(还有外表的敬虔、忍耐、包容,跟法利赛人一样。)谦卑、忍耐、包容,这涉及到一些行为的具体的表现、说法了。既然咱们要交通这方面内容,最好是拿出一些具体的说法来作具体的交通,这样针对问题交通,人能够理解得更准确、更到位。现在你们提供不出任何的线索,那我就直接交通吧,好不好?(好。)中国五千年文化“博大精深”,各种俗语、成语也挺丰富,还有众多资深的“古圣先贤”,比如孔子、孟子等等,他们创造了中国儒家学说,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占主要一部分。在这些中华传统文化里,一代一代的人总结出来的,有典故的或者没有典故的,来自民间的、来自名人的一些语言、词汇、说法很多,可能是因为你们不太喜欢传统文化,或者已经脱离了这些低俗的传统文化,或者因为你们太年轻,对中国“博大精深”的传统文化还没有深入地学习、研究,所以你们对这些还都不知道、不了解,这倒是好事。虽然不了解,但是人的思想、观念被传统文化这些东西潜移默化地熏陶、传染,最后不知不觉地都凭借这些东西活着。从祖上传下来的,就是从人的老祖宗那儿流传下来的这些传统文化,对人怎样说话做事、怎样做人提出来的各种说法很多。尽管人对传统文化的各种说法有不同的领受、不同的看法,但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东西基本都是肯定的。从这个现象上来看,影响人类生活、生存、看人看事、做人做事的源头都是传统文化的东西。尽管人类中各个种族所奉行的道德标准、道德准则的说法不一样,但是大概意思基本上是一致的。咱们今天就来具体地交通、解剖一些,虽然不能把人类认为的所有对的、好的东西都说到、都解剖到,但是大概的内容基本是这些,不外乎就是追求真理的定义所涉及到的看人看事、做人做事这两项内容,一个是看,一个是做,就是人通过观念中认为的对的、好的东西来看待人世间的人和事,也以人观念中认为的对的、好的东西为基础、为根据、为准则来做人做事。那这些好的、对的东西到底有哪些呢?总的来说,人观念中认为的对的、好的东西无非就是要求人有好的行为,好的人性道德、品质,就是这两项。你们揣摩揣摩,基本上是不是就这两项?(是。)一个是行为,一个是人性品质与道德。人类对于衡量人性活出以及做人的标准,基本上就制定了这两条,一个是要求人有外表的好行为,一个是要求人有好的德行,用这两点来衡量一个人的好坏。因为用这两点来衡量一个人的好坏,所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标准与道德标准随之也就产生了,产生的同时,当然人就可能听到对于人的德行或者行为的各种说法。有哪些具体说法,你们知不知道?比如简单的,衡量人行为的标准、说法有什么?知书达理,还有温文尔雅,这是外表行为方面的。彬彬有礼是不是?(是。)其余的都大概类似,以此类推,你们就知道了哪些词汇、哪些说法是人对行为方面的衡量标准,哪些说法是人对道德方面的衡量标准。那贤良淑德是外表行为标准还是道德标准啊?(道德品行方面的。)宽宏大量呢?(也是道德方面的。)对了,这些涉及道德方面了,涉及人的品德。涉及人行为方面的主要就是彬彬有礼、温文尔雅、知书达理等等这些说法,这些都是人观念中认为对的、好的东西,都是根据传统文化的说法来认为它是正面的东西,起码合乎良心理智,不是反面事物,这里说的是人公认的对的、好的东西。那涉及人外表行为方面的说法,除了我刚才说的三条,还有哪些?(尊老爱幼。)尊老爱幼、和蔼可亲、平易近人,这些都是人相对熟悉、了解的。知书达理、温文尔雅、彬彬有礼、尊老爱幼、和蔼可亲、平易近人,有这些表现的都是人心目中认为的好人、善人、有人性的人。人都是根据人的行为衡量人,通过一个人的外表行为来判断这个人的好坏。看一个人有没有教养、有没有人性,值不值得交往、值不值得信赖,人都是根据传统文化的思想观点、根据人能看到的行为表现来判断、辨别、衡量人。人有没有穿透物质世界的能力?丝毫没有。人只能通过行为来判断、来辨别,通过与人交往、交谈、共事来观察、定规一个人是不是好人、是什么样的人。不管你衡量的时候是不是明确地用知书达理、和蔼可亲、尊老爱幼等等这些说法来衡量,总之,你衡量的标准基本上不外乎这几条。人看不到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时候,就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、举动,通过这几条行为准则来衡量一个人的好坏、衡量一个人的尊贵卑贱,基本上就是这些。是不是这样?(是。)从刚才总结的这几条说法来看,人类都有哪些衡量标准?人类观念中认为对的、好的内容有哪些?咱们先不讲德行方面,先从人的行为流露出来的、表现出来的这些好的、对的、正面的东西来交通、解剖一下,看看这些东西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正面的东西。那刚才咱们所列举出来的每一条说法有没有涉及真理的东西?有没有与真理相符的内容?(没有。)人追求做这样的人,做有这样行为、外表的人,他是不是在追求真理?他所追求的与追求真理有关吗?人具备了这些行为是不是实行真理、追求真理呢?具备了这些行为表现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人?答案是否定的——不是,这是显而易见的。

咱们先来看看知书达理这个说法。先说说“知书达理”这个词本身的意思是什么。(形容人比较有教养,懂礼貌。)有教养指什么?(比较有规矩。)对了。懂哪些规矩呢?你说得越具体,你对这个事、对这方面的实质了解得就越透彻。那什么叫懂规矩?举个例子。吃饭的时候,长辈未坐好,晚辈就不能入座,长辈不说话,晚辈就不能出声,留给长辈吃的东西,没有长辈许可谁也不能吃;另外,吃饭的时候不许说话,不许露齿,不许大笑,不许吧嗒嘴,也不许在盘子里夹来夹去;长辈吃饱了,晚辈得赶紧停止用餐,站起来,把长辈送走之后才能坐下来接着吃。这是不是守规矩啊?(是。)这些规矩在每家每户、每一个姓氏的大家族里不同程度地都有,人不同程度地都在遵守着,同时也在受这些规矩的制约。不同的家族里有不同的规矩,这不同的规矩是谁定的呢?家族里不同时代的老祖宗、德高望重的长辈制定的。尤其是过重大节日、重大纪念日的时候,这些规矩就显得尤为重要,人人必须遵守,谁不遵守都不行。如果谁破了规矩,谁违反了规矩,就要受到家法的严厉惩处,甚至有的人还要跪祠堂。这就叫规矩。咱们刚才所说的仅仅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中的一方面规矩,那这方面规矩是不是教养当中的其中一项?(是。)说一个人有没有教养,看他吃饭的表现就知道了。吃饭时,他吧嗒嘴,挑菜,还总给别人夹菜,一边吃一边说,还哈哈大笑,有的人还用筷子指着人说话,这些都是没教养的表现。说一个人没教养,这就意味着他在行为上就受到人的指责、质疑、鄙视。那有教养的人呢,吃饭时不说话,不嘻嘻哈哈,也不挑食,不给人夹菜,特别的规矩,人通过看他的行为表现就说这人有教养,因着他的有教养从而得到人的尊重、得到人的高看,也得到人的喜欢。这是有教养其中的一方面内容。那这个教养到底是什么?咱们刚才说了,这个教养只与人的行为有关系。比如刚才举的例子,吃饭时长幼有序,都得按规矩找好位置,不能坐错,不管长辈、晚辈都遵守家族规矩,谁也不许违背,显得人特别的规矩、特别的文雅、特别的高尚、特别的尊贵,但不管怎么特别,总归只是一种外表的行为。这涉不涉及败坏性情?不涉及,这仅仅是对人外表行为的一个衡量标准。哪些行为呢?主要是人的言谈举止。比如,吃饭时不该说话,嚼饭时不该有动静,吃饭入座时还有先后顺序,人平时该怎么站、该怎么坐,这仅仅是行为,全是外表的行为。那人对这些规矩到底愿不愿意持守?人对这事是怎么想的,心里感觉如何?守着这些穷规矩对人有没有益处,能不能给人带来生命长进?守着这些穷规矩这是什么问题?涉不涉及人的看事观点、生命性情有无变化这些问题?丝毫不涉及,它仅仅涉及人的行为,只对人的行为作出了一些要求,要求人做到哪些、守住哪些规矩。不管人怎么想,即便人对这些规矩很恨恶、鄙视,但因为家族、因为老祖宗的关系,因为家法的关系,人不得不在这样的束缚之下活着。但是,人具体是怎么想的,人思想里对这些规矩是怎么看、怎么对待的,有什么观点、什么态度,没有人去追究,只要你在这样一个规定的范围里表现出好的行为,守住这些规矩就行了,你就是有教养的人了。知书达理这一条只针对人的行为作出了种种要求,它只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的,这个行为就包括人的坐姿、站姿、肢体动作以及五官的表现,眼睛怎么看、嘴怎么动、头怎么扭等等,只是在外表行为上给人一个标准,并不管人的心思、性情、人性的实质如何,这就是知书达理的标准。你具备这个标准,你就是知书达理的人了,你具备了知书达理这样的好行为,那在人的心目中你就是让人高看、让人尊重的人了。是不是这么回事?(是。)那这一条是不是针对人的行为的?(是。)这一条行为标准到底有什么用呢?主要就是用来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教养、懂不懂规矩,与人相处能不能达到让人尊重、高看,是否值得人敬佩,这样衡量人根本不合真理原则,没什么意义。

刚才主要讲的是一个人的教养方面,这是知书达理其中的一条要求。那“达理”是指什么?(懂礼貌、懂礼仪。)这有点浅,但也是一方面。“达理”是不是通情达理、讲道理的意思?可不可以延伸到这方面?(可以。)懂礼貌、懂礼仪,还通情达理。那总体来看,人若具备了知书达理这方面行为,这个人整体的表现到底是什么?你们有没有见过知书达理的人?你们家的长辈、亲戚或者你们的朋友,有没有知书达理的人?他们的特点是什么?规矩特别多,说话特别讲究,不粗鲁、不野蛮、不伤害人,坐有坐相、站有站姿,各方面行为让人看起来特别儒雅,有风度,人看了都喜爱、羡慕。他们见人的面就点头哈腰,给人鞠躬、行礼,说客套话,严格地遵守公共纪律、公共秩序,没有社会下层那些人的习性、痞性,整体来说,外表行为让人看起来特别舒服、特别赞成。就是有一点很麻烦,做什么事都有规矩,吃饭有吃饭的规矩,睡觉有睡觉的规矩,走路有走路的规矩,就连出门、进门都有规矩,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感觉特别的拘谨、特别的不自在。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冒出一个规矩来,你不小心冒犯了,显得你特别的鲁莽、无知,显得人家就特别的高雅,连笑都是那么的文雅,笑不露齿,哭也从来不当着人的面哭,都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被窝里哭,做什么都有规矩。这就叫家教。这类人生活在礼仪之邦,生活在大家族里,规矩特别多,特别地有家教。知书达理这类好行为,不管怎么说,它都是一种行为,是人通过生长环境的熏陶,也借着对自身行为的高标准、严要求而逐渐打磨出来的一种外表的好行为。不管这种行为对人的影响是什么,总之,它只涉及人的外表行为,而这种外表的行为尽管被人认为是好的行为,人所向往、认可的一种行为,但是它与人的性情是两码事。外表的行为再好也掩盖不了人的败坏性情,外表的行为再好也不能代替人败坏性情的改变。即便一个知书达理的人他的行为特别地规范,特别地让人尊重、让人高看,但是当他的败坏性情流露出来的时候,他的好行为起不到任何的作用。不管他的行为是多么高尚、多么成熟,当他临到涉及真理原则的事时,他的好行为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,也不能促使他更明白真理,同时还会因着他观念中认为知书达理是正面的东西,然后把这些东西当成真理来衡量、质疑神所说的话,他会根据知书达理这个说法来衡量他自己的言行举止,这也是他衡量人的标准。再来看“什么是追求真理”这个定义——看人看事、做人做事都以神话语为根据,以真理为准则。那知书达理这一项外表行为的标准与神的话语、与真理有没有一点关联?(没有。)不但没有关联,而且是有冲突的。它们的冲突在哪儿?(这些说法只让人注重外表的好行为,而忽略了人里面的存心与败坏性情,让人被这些好行为迷惑,不去反省自己心思意念里的东西,也看不透人里面的败坏性情,还能根据人的行为盲目地羡慕人、崇拜人。)接受传统文化的说法就会产生这样的后果。所以人看见了这些好行为的表现就会宝爱这些好行为,他首先认为这些行为是好的、是正面的,在当成正面事物的基础上把它当成真理来对待,然后他就以这个为准则约束自己、衡量别人,以这个为根据看人看事,同时也以这个为根据去做人做事,这是不是与真理就有冲突了?(是。)先不说知书达理这个说法是不是迷惑人的,就说这个说法的本身,“知书达理”这四个字又文雅又高尚,人都喜欢这个说法,在以这个说法为对、为好、为准则的基础上,他会以这个说法来衡量人、来看人看事,同时也以这个说法为标准来做人做事。比如,他衡量一个人好坏,他不根据神的话,他根据什么?“这个人是不是知书达理啊?外表的行为有没有教养啊?懂不懂规矩啊?懂不懂尊重人啊?有没有礼貌啊?跟人说话的时候是不是有谦卑的态度啊?有没有孔融让梨这样的好行为啊,是不是这样的人哪?”他提出这些疑问、这些看法的根据是什么?首先就是根据知书达理这一条准则。他以这个为准则对不对?(不对。)为什么不对?很简单的一句话你们答不上来了。因为神不是这么衡量的,神没让人这么衡量,人要这么衡量,这就是错误。人如果这么衡量一个人、衡量一件事,如果以这个为标准看人看事,这就是违背真理、违背神话的,这就是传统观念与真理的冲突,是不是这么回事?(是。)神让人根据什么衡量人?根据什么看人看事?(根据神的话。)根据神的话看人。具体地说,就是根据神所说的来衡量人有没有人性,这是其中一条,另外,根据这个人喜不喜爱真理、有没有敬畏神的心、能不能顺服真理。这些是不是具体内容?(是。)那人衡量一个人的好坏是根据什么?就是有没有教养、懂不懂规矩,吃饭是不是吧嗒嘴、是不是好挑食,吃饭时是不是先等长辈入座自己再入座,等等,用这些来衡量。那这些是不是用知书达理这个行为准则来衡量的?(是。)这么衡量准不准确呢?符不符合真理?(不符合。)很显然是不符合真理的。那这么衡量最终的结果是什么?就是他看谁知书达理就认为这个人是好人,如果让他交通真理,他就总用那些家规、家教、好行为来浇灌别人,给人灌输这些东西,最终的结果就是,他把人都带到好行为里了,而人的败坏实质丝毫没有改变,这种做法就是远离真理、远离神的话。这样的人只具备了一些好行为,那这人里面的败坏性情能因着好行为得到改变吗?能达到顺服神、忠于神吗?远远达不到。这些人都成什么人了?只有外表好行为但根本不明白真理也不能顺服神的法利赛人,是不是这么回事?(是。)你看法利赛人的外表不就是无可挑剔吗?守安息日,在安息日什么也不做,说话彬彬有礼,特别懂规矩、守规条,特别地有教养,文化知识也特别高,就因善于伪装、丝毫不敬畏神,还能论断神、定罪神,最后就遭到神的咒诅了,神把他们定性为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,都是作恶的人。同样,用知书达理这种好行为作为做人做事准则的一类人,很显然不是追求真理的人,当他们用这条规矩去衡量人、去做人做事的时候,当然也不是在追求真理,当他们评价一个人、评价一件事的时候,他们评价的标准、根据也不是合乎真理的,而是与真理相违背的。他们注重的只是人的行为、只是人的做法,并不注重看人的性情、实质,他们不是根据神的话语、不是根据真理,而是根据传统文化中知书达理这样的行为标准来衡量的,衡量的结果就是,只要人有了外表知书达理这样的好行为,那就是好人,就是合神心意的人。当人有了这样一个定性之后,很显然人是站在了真理与神话语的对立面。他们越用这条行为准则来看人看事、做人做事,结果越使他们远离神的话、远离真理,但他们还乐在其中,还认为自己是在追求真理。他们守住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好的说法就认为是守住了真理、守住了真道,但是不管他们怎么持守,不管他们怎么坚持,最终他们对神的话语、对真理没有任何的经历、体验,对神没有丝毫的顺服,更产生不出对神真实的敬畏,这就是人持守诸如知书达理这样的好行为的结果。人越注重好的行为,越注重活出好的行为,越注重追求好的行为,那人离神的话就越远,离神的话语越远,人就越不能明白真理,这是自然而然的事。人的行为变好了就能代表性情变化吗?你们有没有这方面体验?你们是不是曾经也不自觉地追求过做知书达理的人?(是。)因为人心里都明白,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,在人中间显得特别的尊贵、高尚,让人器重,是不是这样?(是。)那具备这些好行为应该不是坏事,但是有了这些好行为、好的表现能解决人的败坏性情吗?能避免人做坏事吗?如果不能,那这种好行为又有什么用呢?只是看着好看,却不中用啊。有这种好行为的人能顺服神吗?他能接受真理、实行真理吗?显然不能,好行为代替不了人实行真理。就像法利赛人,行为都挺好,都挺敬虔,但他们是怎么对待主耶稣的?谁也想象不到,他们竟然能把人类的救主钉在十字架上。所以,只有外表好行为却没有得着真理的人是很危险的,还能照样抵挡神、背叛神。如果看不透这一点,照样还能受人的好行为迷惑。

灾难陆续降下,主再来的预言已经应验,你想迎接到主得着进天国的机会吗?诚邀渴慕主显现的你参加我们的网上聚会,帮你找到路途。点击按钮与我们联系。